一直以来,国内邮轮配套能力较弱,但其实国产配套材料很早在就在国外邮轮建造项目中得到应用。安美仕(香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近20年来,国产家具、邮轮空调风管、铝蜂窝板、GRG装饰材料、纺织品等内装材料相继在该公司参与的大型邮轮和客滚船建造项目采用。由于在加工品质、成本、交货周期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有的国产配套企业在与国外厂商的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国内船企进军邮轮建造和改装领域,给配套企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与会代表分析,除了已经交付和正在建造的邮轮外,国内多地也在积极推进新的邮轮建造项目。此次会上,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中国舰船研发设计中心、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长江船舶设计院等单位还介绍了邮轮自主设计的实践和进展。
与此同时,国产配套产品创新有了新的成果。无燃多层板、轻质装饰板、轻质无燃舱室板、超轻质可溶纤维、轻质无机装饰板、隔音阻尼材料、防水防油防油污织物、邮轮门窗和家具等产品在本次会议期间一一亮相。在邮轮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相关企业介绍了邮轮信息化建设、公共区域娱乐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据悉,国内配套企业提供的内部通讯对讲系统已中标签约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型邮轮项目。
国内配套企业与邮轮产业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在全国邮轮游艇设计联盟的大力推动下,配套企业和邮轮公司、船企、设计院所的交流平台更趋多样。近几年来,劳氏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通过对国内潜在邮轮供应商的调研,逐步建立了数据库和交流渠道,以便为邮轮建造和改装寻找本地供应商,与船企合作解决供应链问题。
助力国产化仍有挑战
日本船企在爱达邮轮公司“AIDA prima”号和“AIDA perla”号邮轮内装工程中的经历,对国内邮轮配套未来发展很有启示意义。与会代表分析,邮轮建造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数以千万计的部件按期安装到位。这其中的关键是邮轮建造物流,即物料采购后的运输、保管、仓储管理及运送至施工场所的综合物流。
在爱达邮轮建造项目中,每艘船共有约1500万个零部件,物流量相当于1600个40英尺集装箱,最多时每天约5000人同时上船施工。原来,1号船管系装配、内装物料配送等往往需要提前10天左右时间准备。由于邮轮建造物流系统的优化,物料供应在发出供货需求指令后第二天就能完成。因此,2号船内装施工工期由1号船的25个月缩短到了13个月。
邮轮配套业务前景诱人,但门槛也极高。与会代表分析,许多配套企业是从陆用市场起家,即使有商船应用业绩的也缺乏邮轮应用经验。相关配套企业还需充分了解规则和要求, 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做好产品研制工作,尽早通过必要的认证。
另一方面,还应提高现场施工的工艺和管理水平。材料加工的精度与施工方法相结合的经验不足, 导致有的配套企业在邮轮项目中成本陡增。有的配套材料还需要在别的加工工厂或施工现场再加工后,才能进行装配。实现施工方便、管理简单、效率提升,还有值得改进的空间。
随着长江新一代游轮“世纪荣耀”号于9月9日首航成功,内河游轮配套同样呈现新的需求。长江船舶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中下游游轮将向大型化发展,总长、船宽、水线以上高度、排水量都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更多特质化内河游轮将出现,如升船机型游轮、湄公河高端游轮客房很少、价位极高;舒适性、环保、安全等要求大幅提高,大量应用船舶行业各种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