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观点|阅读是当下最具价值的投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4 06: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 

—— 孟德斯鸠






阅读,是每个人当下最具价值的投资!


不管是阅读纸质书、阅读器、手机、亦或者在APP平台听书,都是用阅读投资自己,学习进步的实践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和习惯,不要花时间纠结哪种阅读方式更好,选择适合自己,能够让我们坚持阅读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01.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读书改变人生”,是人类已有的共识。


2015年,清华经管院长钱颖一教授在采访马斯克时问道:“火箭技术是非常高尖端的科技,你不仅是公司的CEO,还是CTO(首席技术官),你有着以前物理学和商科的背景。你读了三天博士,我非常肯定,你是自学成才的。你自学了:科学、工程、计算机编程、物理学等。请告诉我们的学生,没有经过在学校的正规学习,你是怎么做到的?”


马斯克回答道:“自学的速度要比正规学习要快得多,很简单,就是读很多书”。


小时侯的马斯克受家庭坏境的负面影响,坦言只有在他看书的时候最开心!所以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阅读上,他每天都会花大概10个小时的时间去读书,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学校图书馆的书籍都读完了,马斯克还常常向图书馆的管理员抱怨,为什么还不换新书?期间为了化解无聊,小马斯克又通读了4350多万字的《大英百科全书》。


在多年的阅读学习中马斯克积累了很多理论基础,为日后收购特斯拉,与合伙人创办PayPal、太阳城、SpaceX等企业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 of physics):思考什么是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埃隆·里夫·马斯克(Elon Reeve Musk)


小米的雷军,在被问道: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回答道:“是读书!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我就是例子。”大一时的雷军读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书《硅谷之火》,这本书精彩地讲述了乔布斯等人在硅谷的创业故事。


看完这本书后,他夜不能寐,来自“硅谷的火”在他心中剧烈地燃烧了三天三夜,他在武汉大学的体育场里一圈一圈地走着。之后,他做了一个决定:从技术做起,在两年内修满学分,用课余时间投身社会实践,在计算机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正是与这本书之间的缘分,才有了我们今天认识的雷军,诞生了年轻人喜爱的小米。可见阅读,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经常阅读的人相较于常人更具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雷军在小米发布会现场


 02. 读经典、读好书:


在阅读时,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阅读的时间成本。


当我们阅读到一半发现这本书晦涩难懂或其中的很多观点逻辑混乱时,你是会继续硬着头皮读完还是立即停止,换下一本呢?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坚定的选择后者。却不知当这件事发生到自己身上时,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因为人都有厌恶损失的心理,无法接受把一本已经付出时间精力读完一半的书,现在却放弃阅读的沉默成本。但其实相比于硬着头皮把剩下的读完,及时停下来,换一本更有价值的书去读,才是明智的选择。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读书方法与众不同。一本书到了他的手里,他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一页一页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冥思静想一番,然后便考虑同样的题目,如果让他来写该怎么写呢……想完了这些再打开书,如果发现作者写的与他的思路是一样的,他就不再读了。


工作中的华罗庚教授


阅读一本好书会带给你更多的好书。我们为什么要读好书、经典书?大学教授斋腾孝的一段话说的很好:“如果平庸的作品继续得势,人们花大量的时间阅读这些书,就是精力的严重浪费。既然要读书,就该选择文化修养更加深厚的伟大人物的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经典之作,本书的角度很新颖,管理类书籍一般都是讲如何管理别人,但本书却是讲的管理者如何管理好自己。他认为只要能够影响组织绩效和成果的知识工作者都是管理者。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知识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属于管理者。因此,不管是否在一个组织内部担任管理职务,都可以按照这些方法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曾这样评价:德鲁克的这本书我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篇,常读常新。


多读好书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人类历史中杰出伟大的人物进行思想的碰撞与连接。从而扩宽我们的视野,跳出环境的局限,获得更多的人生价值与思想财富。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03. 如何让阅读更具价值?


一代鸿儒钱钟书先生学惯中西、才华横溢,是国内外享誉盛名的文化大师。每当提起他,人们首先想到他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的神通。而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读书时养成的。因为牛津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夫人杨绛曾说:“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钱钟书先生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他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夫人杨绛听。先生过世后,夫人杨绛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1.外文笔记、2.中文笔记、3.“日札”读书心得。

由此可见,即便是最聪明的人,在读书方面,也多用到最笨的办法。只有多看书、做笔记、反复看,这样才会将书中的内容牢牢记在脑子里


一代鸿儒钱钟书先生


 04. 好书分享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在于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  杨绛


文章的最后我也为大家挑选了6本好书(排序不分先后),这些书籍我都曾阅读过不止一遍,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与感悟。















希望你在阅读后也能获益匪浅!






 关注 桐见 GenerThinking 微信公众号 

 洞悉全球品牌与空间的前瞻资讯,发掘最具价值的思考与洞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