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达卡在8月10日宣布,持卡人现在可以将他们的万事达卡连接到微信支付(WeChat Pay),并在微信应用内使用多种支付方式进行付款,例如扫描QR码、展示付款码、使用小程序以及应用内支付。
万事达表示,这一举措为国际旅行者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方便的支付方式,使他们在中国旅行时能够像当地人一样轻松付款,涵盖了餐饮、交通、购物和住宿等多个领域。
根据最新的万事达卡数据,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跨境旅行表现强劲,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达到了2019年水平的154%。此外,来华游客的跨境旅行也达到了2019年水平的约50%。 随着中国旅游、国际商务和大型体育赛事的逐步恢复,越来越多的机构推出了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数字支付服务。在本月初,华侨银行(OCBC)宣布,客户现在可以通过其移动应用在47个市场中,包括中国,在零售商户处使用银联(UnionPay)QR码进行付款。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去年本地消费者在电商平台和实体店最常使用信用卡或转账卡进行支付,但电子钱包的使用率持续增加。预计到2026年,电子钱包将成为本地主要的在线支付方式。
某金融科技公司发布的最新全球支付报告指出,去年本地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使用电子钱包付款的交易额占比达32%,较前一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在实体店使用电子钱包付款的增幅更大,从前一年的13%增加到去年的18%。此外,"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模式在去年的电子商务消费中占比5%。 尽管本地的电子支付不断在普及,但是近期有网友在商店发现,使用电子支付时商家多收了两角钱,让她感到疑惑。
她在网上分享了这一经历,她在一家商店使用QR码支付时发现额外收费两角钱,对此她问道:"这合理吗?"她进一步质疑:"为什么不直接将钱转入对方的银行账户,还要多支付费用?" 这条帖子自发布以来,已经引起了许多网友的讨论。一些网友认为应该举报商家的行为,但也有人猜测,或许电子支付增加了商家的成本,因此费用被转嫁给了消费者。
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本地超过七成的熟食中心摊贩已经加入了数字化的行列。
然而,在防疫措施放松后,一些摊贩停止了接受电子支付,只接受现金。对于不提供电子支付的摊贩,民众会选择不再光顾吗?摊贩在数字化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潜在成本?
疫情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卫生安全,因此在这段时间内,电子支付由于无需接触现金而得到迅速推广。 如今,在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所,商家都至少接受一种电子支付方式。常见的方式包括信用卡、PayNow、PayLah!、GrabPay等,甚至连政府推出的邻里购物券也已实现了电子化。 尽管最初在疫情的推动下,电子支付似乎将成为常态,但是随着防疫措施逐步减少,一些摊贩表示仅接受现金,不再接受电子支付。 即使一些摊贩接受电子支付,也会遮挡QR码,不主动鼓励顾客使用,只有在顾客要求时才会展示。
目前,本地约有1.1万名摊贩接受电子支付,占总摊贩数的约60%。这些摊贩包括摊贩中心、湿巴刹、咖啡店和工业区小贩中心。换句话说,五名摊贩中有两名仍然不提供电子支付。
一些年纪较大的员工刚开始时可能会对学习新技能感到抵触,担心学不会,这种心理压力令人不舒服。 此外,不同的电子支付平台有不同的收费方式,容易导致收款出错,使员工感到非常担忧。 比如说中峇鲁总共有83个摊位,大约有20%的摊位不接受电子付款,主要因为他们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他们不懂得怎样用。还有一点,他们根本没有我们年轻人所用的智能手机。电子付款是大势所趋,但应尊重和包容个人选择。
受访公众表示,电子支付使用是否方便,以及是否有优惠会鼓励他们多使用电子付款。 大部分公众也认为,不会因为摊贩不收现金就放弃光顾,并认为摊贩应该尽量提供两种选择,为民众提供便利。新加坡银行协会的数据显示,电子转账服务PayNow在2022年的总交易量达到3亿1100万宗,是2020年疫情初期的一倍多。 2022年的总交易额达到1230亿元,比2020年的350亿元高出两倍多。 星展银行推出“500万小贩餐食”计划,每星期五会为首10万个在小贩中心消费的用户提供$3的现金回扣。至今已经派出超过67万份价值三元或以下的餐食。
数码化是大势所趋,不过每个人学习使用数码设备的进度都有所不同。不论是小贩还是消费者,还是应该抱着尊重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同人的使用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