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游客挤爆三亚后,民宿老板还在等回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9 12: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夏天,张帆遭遇了“至暗时刻”。
彼时,三亚疫情严重,店里没有任何收入,但仍需承担公司的日常开支,让本就不宽裕的现金流雪上加霜,他的资金彻底枯竭。
张帆选择把最后一个老店清盘,疫情前,他的公司估值达到一千万,清盘时,资金只剩下十几万。


三亚民宿老板张帆,终于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

 
今年是他在三亚做民宿的第12个年头。去年疫情“放开”后,他的民宿入住率一直高于88%、一度接近满员。2月5日开始,预订量回落到70%左右,再往后几天,就只省零星的预订了。
 
过去一段时间,热搜上的三亚民宿,姿态有些微妙。
 
一切源于一则新闻:一位三亚民宿老板,称在疫情放开后一个月,自己赚回了疫情三年的亏损。
 
此后,接受采访的民宿老板澄清,当时的表达是“一个月赚回了三个月的房租”。媒体方则放出采访录音,以此证明,自己引用的就是老板原话、没有渲染夸大。
 
张帆也在网上看到这则消息,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只要是正常做生意的人,就会知道这不可能。民宿产品不可能在短短1个月内,赚回3年的亏损。”
 
不过,疫情放开后,三亚民宿的确迎来了久违的热闹。而热闹的背后,是过去三年的挣扎、坚持和艰难求生。
 
“伤筋动骨”的民宿行业,无法通过一个旺季,就马上恢复如初。

“12月中旬,两居室的房间,每晚200元出头,后来涨到300到400元,1月中旬达到600元左右。春节假期价格最高,在1700到2000元之间,特别好的房源,甚至会到2000元以上。春节一过,房价就开始回落了。”
 
在三亚,张帆一共有50套民宿房间。两个月的时间,这些民宿创造了近197万的营业额。
 
春节7天的营收只有58万,张帆玩笑道,“这波运气不太好”。春节前夕,海口海面出现大雾,许多船只滞留在海上,游客无法顺利登岛,“春节假期,实际入住率只有88%到90%,而春节前后,入住率达到了95%到98%。”
 
游客给张帆带来了生意,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
 
自驾出行的游客太多,三亚的大街小巷都拥堵起来。为了准时上班,张帆要提前了半个多小时出门。

 上班路上的张帆,最近已经不堵了。|受访者供图

用工问题也困扰着他。疫情期间,许多曾在旅游业工作的人,选择离开这座城市;去年12月开始,员工又接二连三“阳”了。正常来说,张帆需要20名基层员工,才能维持民宿的运转,但年底到现在,只有十二三名员工在工作。
 
分到每个人身上的工作,自然也多了一些。
 
张帆直言,三亚“重启”后,自己几乎每天都要加班,经常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以后,不停地处理客户的各种问题,“一天都没休息过”。吃年夜饭的时候,他都在接听客人的电话。
 
陶铭的生意比张帆更大,他的公司名下,共有3000多间民宿。
 
12月之前,为了“拯救”公司的生意,陶铭带领员工做了两三个月的抖音,得益于短视频的流量,公司每天能有二三十万的营业额,偶尔可以达到50万。基本可以达到盈亏平衡,陶铭对此已经非常满意。

 陶铭和员工学习做抖音直播|受访者供图

而三亚宣布解除对省外来返人员分类管理的第二天,民宿的预订额就接近600万,“就是这么夸张,一天能达到10倍的增长。”
 
春节期间,民宿的入住率更是在95%以上,“相当于每天要接待6000到7000名旅客。”
 
在三亚某片区,陶铭的公司有1000多间民宿,相对集中。照理说,房源足够充足。
 
春节期间,陶铭的一位朋友想在附近住5天,请他帮忙协调房间。他这才发现,竟然找不到一间房子,能让朋友连续住完这5天。
 
最后,陶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朋友换三次房:先在一间民宿住两天,等其他客人退了房,房间空出来,他再搬进去。
 
客人虽然不少,但“迅速赚回亏损”却并不现实。
 
陶铭在三亚民宿协会担任副会长,此前“一月赚三年亏损”的消息一出,协会会员群就炸了锅。协会会长特意找到当事记者解释,从业内人士的角度看,这件事不现实。
 
陶铭解释,“一间成本200元、甚至更高的单间民宿,最高能卖到2000元一晚。但是,最高价只有春节那几天,平时能卖500元到700元就很了不得了。一算就知道,不可能连续三年赔钱了,一个月全赚回来。”

三亚旅游业,主要靠冬季三个月。“剩下的月份能保证基本收支平衡就很不错了,夏天甚至会亏损好几个月。”张帆补充道。
 
2019年底,张帆像往年一样,将公司全年的储备投入春节旺季中,新冠疫情却突然爆发。
 
一切准备都化为泡影。
 
“那本应该是最挣钱的时候,所以,当时疫情带来的不能叫影响,而是毁灭性的打击。”
 
张帆卖掉了大理的房子,又把三亚的房子做了二次抵押,才填上资金缺口,扛过第一波疫情。
 
张帆原本有4家门店,3家在三亚,1家在大理。
 
疫情期间,民宿缺少足够的客源,大理的门店先撑不住倒闭了。
 
张帆不愿意放弃民宿生意,先后关掉三亚的两家门店,回收和集中资金,投入到剩下的生意中。
 
事后回想起来,张帆觉得这是自己“最失败的决策”,两年的投资打了水漂,看不到任何回报。
 
2022年夏天,张帆遭遇了“至暗时刻”。
 
彼时,三亚疫情严重,店里没有任何收入,但仍需承担公司的日常开支,让本就不宽裕的现金流雪上加霜,他的资金彻底枯竭。
 
张帆选择把最后一个老店清盘,疫情前,他的公司估值达到一千万,清盘时,资金只剩下十几万。
 
他用了所有能用的贷款方式,还把亲戚朋友的钱全部借了一遍,拿着这些钱,开了一家新店,那里的地段更好、合作的旅游团队更成熟、周围的配套设施也更完善。
 
“因为我感觉,疫情真的快要过去了。”他要为此做好万全的准备。
 
好在,最后这一把,张帆赌对了。

 陶铭公司经营的民宿酒店项目|受访者供图

陶铭的2022年,同样难捱。
 
去年,因为三亚断断续续封控,陶铭公司的民宿停业近8个月。多半年没有开门做生意,不少员工只能拿到一半的薪资。
 
10月和11月,陶铭的主要工作,就是给整个团队打“鸡血”,让员工保持基本的工作状态。

封控让他们的线下工作陷入了停滞,悲观的情绪在公司蔓延,陶铭就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与大家聊天,他把“疫情马上就要结束了”挂在嘴边,让员工多学习服务技能、熟悉流程。
 
尽管陶铭并不知道,所谓的“马上”什么时候到来。
 
而现在,员工们已经不再需要激励,“目前,业绩好到大家怀疑人生。”
 
2019年5月,陶铭开始创业,公司成立初期,关于经营模式,他曾和另一位开店的朋友有过激烈地讨论。
 
面前有两条路:一种是轻资产模式,也就是不租房、直接与房屋主人进行收益分成,公司负责房屋基本的管理和运营;另一种是相对传统的重资产包租模式,公司租下房屋,并投入较高的成本进行装修维护。
 
陶铭坚持选择前者,原因之一就是,重资产包租模式抗风险能力较弱。
 
“我说,万一发生2003年非典那样的事情,不管能挣多少钱、做多大规模,包装模式一年就死掉了。他说不太可能,不能拿这种小概率事情说事。”
 
那时,两人都没想过,短短两个月后,疫情爆发了。
 
陶铭庆幸自己的选择,“他(用重资产包租模式)干了 3 年,还是挺厉害的,公司规模虽然没有增长,但减少得不多。”

躺在沙滩上、溜达在景区里、流连在美食摊的游客,以及社交媒体上对“人多”和“排队”的抱怨,似乎暗示着,热闹的三亚,终于要回来了。
 
据《中国民航报》数据,2023年春节期间,三亚机场共完成航班起降2899架次、旅客吞吐量523006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4.74%、17.03%。正月初六(1月27日)的旅客吞吐量达85002人次,创造了三亚机场自通航以来单日旅客吞吐量纪录。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三亚春节假期旅游总收入为48.68亿元;而2019年,这个数字是103.85亿。
 
来到三亚的游客不少,收益却未能恢复如前。
 
这与张帆的感受一致。在他看来,这场他期待已久的“春节旅行热”,只能达到疫情前同期的平均水平,“从客流量来说,15年和18年过年的时候是最好的,现在整体只能到18、19年的80%到90%。”
 
另外一个表现是,今年几乎没有来自国外的游客,而疫情前,每年都有不少国外旅客慕名前往三亚。
 
张帆的民宿主打套房,主要客户是那些全家游、亲子游的旅客。尽管疫情已经不再是出行的阻碍,“拖家带口”的旅行者们,还是会比较谨慎,“给客户介绍房间的时候,他们会问疫情怎么样,阳性多不多。”这类询问,直到1月中下旬才渐渐停止。
 
三年来,资产不断收缩和集中,张帆在面对今年的旅游热时,手上可用的资源所剩无几,现在的1家店,难以赶上此前4家店收益。

 张帆拍摄的海边|受访者供图

轻资产模式,让陶铭的公司在疫情期间承担了较小的投入。他通过“选择性地标准化”,把钱花在刀刃上。
 
“跟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比如床上用品、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牙刷、餐巾,按五星级酒店的配置来,投资不多,但客户体验感会更好。桌椅板凳、厨具等用品,就使用每间民宿原有的,既保留了民宿的个性,又在成本间做了平衡。”
 
陶铭预测,今年的旅游旺季会延续到三四月份,只是不会像春节期间这么火爆。眼下,陶铭民宿的入住率仍在90%左右。
 
接受访谈时,陶铭正在前往公司的路上,时间一到,他就匆匆结束了对话——接下来,还有会议在等着他。
 
“我们现在3000间,预计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要达到1万间。”
 
尽管生意的规模小了不少,但张帆对未来民宿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他觉得,这次的旅游热潮,带来的不仅是收入,更多的是口碑和未来的可能性。
 
“这段时间,其实利润没有多少,因为我们前期对这个新店投入也比较多。但是,对于对未来的方向和发展,我已经完全不担心了。”此前,张帆储备的现金流,只够在最困难的情况下用到今年3月份,但现在的储备已经非常丰富。
 
过去三年,几乎所有的民宿老板,都在尝试用自媒体揽客。
 
而现在,张帆的想法是,不会在自媒体上投入过多的时间,“住宿行业还是要回归本质,短视频和笔记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热度和收益,但绝大多数游客制定出行计划时,会考虑住处的服务、配套设施、地段、周遭环境等因素,而不是看个视频就买单。”
 
张帆希望把营销的钱,更多花在服务上。比如更新店内设施,“房间里的设备,之前因为疫情,需要省钱,有时旧了我们就修一下,今年那些不怎么好的产品,直接换新,客人的体验会更好。”
 
至于能赚多少,张帆没有太多想法,“说实话,旅游业勤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要靠天吃饭,有时候,运气比实力更重要。”
 
他更关注游客的体验,也发现了游客的变化。今年,和客户沟要通比以往更顺畅,“可能是终于能出来玩,大家心情都很愉快。”
 
张帆的心情也很好,他看着年轻人们放起烟花、坐着加价都难订到的漂亮游艇在海面飞驰、没见过大海的小朋友在沙滩尽情玩闹,清楚地知道,前几年那个有些冷清的三亚,终于被时代抛到了身后。


出品
如是生活


编辑
桑桑
作者
Monic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