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海南航空这样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8 19: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舌尖上的安全


航空食品因其特殊性

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尤为严格

从原料选择、初加工、热加工

速冷、分装、过渡冷藏

运输送机到最后的机上呈现

每个环节均有着严格要求

《食品安全法》《航空食品卫生规范》

也为我们明确了相关标准

那么一份航空餐需要经过哪些“安全保卫”步骤呢

今天就让吃货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01


机上餐食必须由符合资质的航食公司生产制作,他们是如何为我们的航空食品安全把关呢?

原材料采购

首先,航空食品的原料采购除了需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原料供应商的各项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外,还需通过感官检查、测温等方式对原材料进行验收,同时每批次产品都必须提供食品检测报告,只有所有检测合格的产品才会被接收。

初加工阶段 

在初加工阶段,会对新鲜蔬菜、水果等原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同时,该环节会对原材料进行再次筛选,避免瑕疵产品或异物进入生产环节,为航空餐进行第二次把关。

热加工阶段

在热加工阶段,“74”“15”是两个关键数字。所有肉、禽、海鲜类食材需进行熟化杀菌处理,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规定的最低温度限值74度,并至少保持15秒。

图片来自网络

速冷处理 

航空餐作为冷链食品,在热加工后要进行速冷处理,烹调后的食品,必须迅速推入速冷(凉)机内冷却,要求在2小时内从57℃下降到21℃以下。

在加工过程中,为防止致病微生物的生长,食品组装会在清洁的专用车间进行。根据《航空食品卫生规范》要求,如航食操作间环境温度在15℃左右,要求组装过程必须控制在45分钟内完成。


冷链运输 

装配好的航空餐,生产操作人员必须迅速放入0~5℃的冷藏库内进行过渡冷藏,等待配送上机。出厂前,还需通过目测、金属探测等手段对产品进行最后一次异物排查,同时依据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随机取样进行微生物及其他指标的检验。

而航食公司布置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机组日常接触的“航食车”为了保证航空餐食质量,需全程冷链运输。


02


从运输上机到机上呈现,客舱乘务员又为我们筑起了几道“安全防线”呢?

信息查验

当冷链食品通过专用航空食品车配送上机后,客舱乘务员首先需对其相关安全信息进行再次查验。安全信息需包括供餐航班号、食品出成品库时间、冷链食品出库时表面温度、配送的储运温度、出厂检验合格标识等相关信息,验收合格后方可装载上机。

机上清点复核 

装载完毕后,客舱乘务员会对上机餐食进行清点,检查生产日期标签并对餐食进行感官检查,如发现有外包装破损,餐食变质、涨包等质量问题的产品,需立即上报并更换产品。

温度防护

同时对于出港带二段餐、回程餐的航班,机上会配备干冰对餐食进行温度防护。客舱乘务员需一并清点干冰数量,以确保餐食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航空食品卫生规范》对机上食品储存、再加热及供餐服务均进行了规范及说明。以航班延误为例,客舱乘务员需对餐食进行温度监测,并在餐食的第二质量控制期(航空配餐从成品冷库出库到旅客食用的时间限制)进行餐食发放。如超过餐食保质期,需停止发放。

《航空食品卫生规范》第二质量控制期


1)餐食储运温度低于5℃,餐食从出库到旅客食用的期限为24h

2)餐食储运温度在5-10℃(含),餐食从出库到旅客食用的期限为12h(食品温度≤5 ℃的时间不计其内);

3)餐食储运温度在10-21℃,餐食从出库到旅客食用的期限为6h(食品温度≤5 ℃的时间不计其内);

4)餐食储运温度在21℃以上(含),餐食从出库到旅客食用的期限为4h(食品温度≤5 ℃的时间不计其内)。


  //  

《食品安全法》和《航空食品卫生规范》对机上食品安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我们打好食品安全的空中保卫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海南航空客舱管理部将携手各站点配餐代理公司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共同守护每位旅客“舌尖上的安全”,真正做到“食以安为先”。



本期文稿 | 徐蕾

编辑 | 张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