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多,邮轮就停靠在史凯威小镇的码头。今天,可以脚踏实地一整天。
史凯威位于阿拉斯加东南方内湾航道的最北端,被称为“北风之城”。由于它环境优美,完好地保留着早期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和早年殖民时期的特色建筑,也被称为“阿拉斯加的花园”。这时,白色的海鸥在展翅飞翔,几架直升飞机和一些汽车停靠在指定的区域。
史凯威,笼罩在细细的小雨之中,这是个南北狭长的小镇,常住人口800多人,而夏季却有百万人的游客大军。
9点,老天又来帮忙了,天气慢慢转晴。一下船,就看到红衣女郎穿着运动短裤在步道上跑步。这个充满西部风情的淘金小镇,到了冬季整个就是一个大冰库,于是,首先听到了一则阿拉斯加改换国别和百年前淘金拓荒的故事:
1867年前,阿拉斯加属俄罗斯管辖。俄方认为,阿拉斯加仅是超大冰箱而已,没有多大价值;美国人在此问题上略高一筹,看到了它的潜在价值,于是,咬咬牙花720万美元从俄罗斯人手中买下整个阿拉斯加,使之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而俄国则从此失去了横跨北美的机会,这成为俄国人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成为最亏买卖的“典型”,而为美利坚合众国在这宗买卖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则是时任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当时美国还有人讥笑西华德:看看咱们的国务卿办了一件多么蠢的事情,他居然花了720万美元为美国买了一个超大冰箱。然而,西华德却异常淡定地说,现在我把它买下来了,可能确实没什么用,但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因为买到这块地而从中得到好处。可见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或者急功近利将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多大的幸福抑或是多大的悲伤。
5年以后,美国人在西特卡发现金矿;又过了5年,探险家们又在温德罕海湾找到了金矿;1898年,美国人在阿拉斯加掀起了十九世纪后五十年中最疯狂的淘金热——克朗代克淘金热。不少淘金者远涉重洋,乘坐汽船来到了阿拉斯加的史凯威,又从那里走陆路到达克朗代克,演出了一幕幕艰难淘金拓荒的活剧。
我们漫步在史凯威城内。木制的人行道、古老的马车和老式的沙龙,显示出当年数万人在淘金热潮中留下的精神。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可以直奔由2万片百年浮木装饰的北极兄弟馆和淘金博物馆。街上穿梭着黄色的旅行中巴, 不少靓女既是司机也是导游。
停靠在草地上的一红一黑两个老火车头进入我们的视野,其中有一个自带了铲雪螺旋桨。这里的冬天积雪甚厚,有时会埋没整台火车,有了螺旋桨就可以边铲雪边行进。街上有面宽敞的墙,上面有巨幅的原住民的图腾。我和妻子在此伫立许久,留上一影。不管社会如何变更,原住民的贡献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这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先辈。有意思的是,在一个肩挎大背包,一个手执小木棍的淘金者雕塑面前,两个小女孩一个匍匐在地、手执小木棍的另一端;另一个抬头远望,右手前指,不知道她们是否能真正体会到当年淘金者的艰辛?在一栋高大的房子面前,一男一女两个模特身着百年前的衣帽,现代的游客争相与他们一起照相,为的是发思古之悠情,体会当时的市井民意。
毫无疑问,那黄顶和黑顶的楼房显然是俄式建筑;那栋用细竹编制的的房屋署有1899的字样,这表明,100多年前淘金潮风起云涌之时,已经给这里带来了初步的繁荣;然而,这里还有另一种“繁荣昌盛”;一栋红白相间的二层房子开了两个窗户,一个身穿粉红、另一个着天蓝衣裙的妙龄女郎各自伸出一只自己的大腿,向游客们挤眉弄眼、搔首弄姿。显然,她们操练着古老的赚钱营生,连马路对面都有几个人在翘首观看。
走近临街的商店,就是走进了一个令人炫目的世界。有凌空展翅的鹰,有栩栩如生的玻璃鱼,也有东方的玻璃佛像。一些用片木做成的狮、牛、狗、鹿等都很逼真。当地女孩打扮的玩偶显示,这里的冬天确实奇冷,连这夏意连连的季节似乎也挡不住寒流的冲击,难怪连圣诞老人也颇受大家的欢迎。
回到游轮的身旁,见到了三船的会合,赶紧照相留念。夏秋之时,这里每天停泊着不少游轮,照相中显示的是:我们游轮的船头,另一艘游轮的船尾,中间则是停泊的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