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邮轮行业处于“停摆”状态,许多国家港口和海事部门都发布了禁令,禁止国际船员在本地港口换班。如何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让漂泊多时的邮轮靠泊,让邮轮上的中国籍船员下船,不仅关系同胞的归途,也有关系到上海邮轮产业的复苏。
在市、区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邮轮港决定开展国际邮轮非经营性停靠。漂泊海上两个月之久的“海洋量子号”,将于4月23日停靠吴淞国际邮轮港,这等同于整个邮轮行业的“破冰之旅”,意义特殊,受到全球的瞩目。
国际大型邮轮人员密集,旅客动辄四五千人,船员和服务人员上千人。千斤重担和千头万绪的工作落在了邮轮港“掌舵手”王友农的肩上。
王友农夜以继日带领职工落实防疫方案,为筹集防控物资、安置滞留旅客、做好联防联控,他亲力亲为;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加班熬夜,反复推敲细节,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演练准备工作;一份《邮轮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细化完善。
累了,就靠在沙发上歇一歇;饿了,端起早已凉透了的盒饭扒两口,这成为王友农留给同事们最后的日常影像。
4月23日凌晨5时,在经历了2个多月的海上漂泊后,一条发自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公司的温馨提示短信,开启了邮轮上超期服务的353名中国籍船员的温馨回家之旅。目送重回祖国怀抱的船员们激动雀跃地走下廊道,王友农欣慰地笑了。
整个离船过程,在非常时期创造了邮轮港和靠泊邮轮零输入、零输出、零感染的奇迹。
顺利完成“破冰之旅”之后,王友农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又开始忙碌起下一艘邮轮的靠泊准备工作。
谁知就在几天后,他再一次倒下了。这次,再也没有起来。
回忆起王友农摔倒时的场景,同事说:“他已经摔倒了一次,但是他根本没顾及自己的身体,没有心思去推敲摔倒的原因,一心扑在工作上。”这第二次的摔倒,彻底击垮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