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CDF分享 | 除了IPO,机构更关注创业板注册制带来的这个大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9 1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科创板运行9个月之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随之拉开帷幕。


4月27日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证监会与深交所相继发布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则的征求意见稿。


“推行注册制之后,创业板与当年创立的初心更加接近了。”创东方的合伙人肖珂在接受《陆家嘴》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从创业投资的角度来看,注册制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在于,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将大大下降,上市公司的并购整合将真正回归产业资源整合的核心,这对大多数创业企业才是真正的利好。



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打击壳价值,产业并购或将迎来春天

 

《实施方案》中,创业板注册制制度设置主要涉及以下四点。


第一, 新上市企业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设置30%、60%两档停牌指标,之后涨跌幅限制从目前的10%调整为20%,建立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制度。


第二, 上市条件对未盈利企业更具包容性,依据市值、收入、净利润综合设立三套上市标准:①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②市值不低于1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不低于1亿元;③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


第三, 建立沪深交易所协调机制,保持审核标准尺度一致,避免形成抢资源情况;对在审企业做衔接安排,再融资并购重组涉及公开发行的同步实施注册制。


第四, 贯彻新《证券法》,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增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功能和作用。

同时,《实施方案》也就退市标准进一步完善,取消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引入“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个亿”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新增市值退市指标。简化退市程序,优化退市标准。完善创业板公司退市风险警示制度。对创业板存量公司退市设置一定过渡期。

“注册制长期进一步打击‘壳价值’。”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注册制结合严格的退市制度,将带来创业板上市公司进一步“去伪存真”,提高公司质量。

安信证券指出,壳公司的价值来自缩短上市周期的时间优势和审核获批的确定性优势。注册制推行将疏通IPO“堰塞湖”,通过借壳上市的时间优势和确定性优势将弱化,壳公司价值可能出现大幅下降。

肖珂对《陆家嘴》记者说,注册制的实行会让资本市场的定价更加市场化,未来上市公司的价值会更集中在其业务本身,而不是在于壳价值。

“过去壳价值的存在,对产业的并购整合其实是不太有利的,此前很多并购并不是产业整合的逻辑,更多的是资本市场的游戏。”肖珂从创业投资的角度分析道,随着注册制的推出,壳价值大大降低,这时候的并购才能够真正回归产业整合的核心。

那么,产业并购春天的到来对于创投行业又意味着什么呢?肖珂指出,能够成功实现IPO的企业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创业企业其实并没有那么成功,但是,一旦并购整合的渠道打通,很多项目就可以通过并购进行整合,这才是最大程度对创投行业、很多创新创业企业、以及全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这是注册制推出之后带来的最重大的利好,并且,这个事情远远比IPO重要。”肖珂说,资本市场注册制最大的价值就是理顺了整个资本市场的体系,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整个社会才能够真正通过资本来完成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组合。

东北证券策略分析师邓利军指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使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打开,尤其是红筹结构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企业同样适用于注册制,融资方式更为丰富。



创业板注册制与科创板有何异同?
 
同科创板相比,创业板注册制又有哪些不同?

光大证券指出,创业板注册制与科创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注册环节:①定位不同: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区别于科创板的“七大领域+硬科技属性”定位;②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创业板未盈利企业在改革实施1年以后可申请上市;③建立沪深交易所审核工作协调机制,保持审核标准尺度一致,避免形成抢资源情况。

第二,发行环节:未要求保荐商跟投,仅强制跟投4类“特殊”企业(未盈利,红筹架构,特殊投票权以及高价发行)。

第三, 交易环节:交易单位保持100股惯例。

第四, 退市环节:因上市条件不同,退市条件与科创板有一定差别。

第五,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差异(科创板资产门槛为50万高于创业板)。

在“错位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下,证监会副主席在3月22日表示,创业板改革会重点抓好注册制这条主线,同时会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础制度方面做出一些改革安排。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注册制推广是基于科创板试点经验,但由于定位不同,创业板改革也会有自身特色,以实现与科创板错位发展,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内涵。

“科创板跟创业板之间除了定位的差异之外,受到不同监管文化的影响,两者的风格也会呈现出一些差异。”肖珂说,上交所风格比较稳健,而深交所在创新探索方面更加积极,创业板在推行注册制之后,未来市场更值得期待的就是创业板还会有更多制度上的创新和探索。

矽亚投资CEO张兰丁指出,科创板和创业板之间不是竞争关系,两者地点不同、规模不同,未来三板精选层如果引入集合竞价,中国更像纳斯达克三层资本市场分类。
 
选择科创板还是创业板?上市企业更看重什么?
 
Wind数据统计显示,按照4月28日收盘价计,科创板目前总市值已经达到1.3万亿。科创板推出以来,截至4月28日,共有99家挂牌交易企业,累计首发募集资金净额1099.4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批企业IPO之前曾获得的来自私募股权投资至少为130亿元。科创板对于私募股权行业的“退出”意义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

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退出渠道,对资本寒冬下举步维艰的创投行业和创业公司而言,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出又将带来哪些改变?

“我们一直在关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进展。”友财投资合伙人谢海闻对《陆家嘴》记者说,注册制是大趋势,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经过这么多年培育逐渐成熟的体现,可以让监管机构回归专注和加强监管,上市公司上市过程和标准透明化、市场化,增加了优质企业上市的确定性。

但他同时指出,在推行注册制的同时,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披露管理,增加现场核查,防止出现造假上市的情况;这个过程中介机构起的作用很重要,要压实对中介机构的管理。

“注册制实施后,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将进一步缩小,不过二级市场具有高成长的优质企业还将获得较高估值和追捧,差的企业估值将回购正常水平。”谢海闻说,这也会让投资机构在投资时,更加注重被投企业的基本面、核心竞争力和业绩增长潜力。

在注册制的大背景之下,谢海闻表示,具体投资上,友财投资会采取两大方向,一是往前走半步,投资一些有潜力的早期项目;以及往后走半步,参与好企业上市后的定增和行业并购整合相关投资的机会。

肖珂表示,目前创东方已经有储备的项目申报了科创板,在创业板注册制细则还未出台之前,这些项目还是会继续寻求在科创板上市。但有一些项目也会采取观望的态度,在两个板块之间进行综合考虑。

“事实上,对于投资人和企业而言,如果同时符合两个板块的上市条件的话,考虑的重点因素还是上市进度。”肖珂说,有一些企业也会综合考虑到哪个板块上市能够在资本市场实现更好的发展。

end




往期推荐



创东方投资

专注科创企业股权投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