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看了所有航司的半年报,我们发现了这些细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31 2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12月22日微风

· 撩小圈,要入群,加微信hanglvquan


随着半年报的系数出炉,多家航司的盈亏情况也水落石出,详情可回顾:上半年这些航企扭亏赚钱!然而...


可以看到,能够成功扭亏的上市客运航司只有春秋吉祥

三大航层面,南航控股的厦航依然延续着不亏之身,国航的两家关联公司则是逆袭:国泰赚了超过30亿,刚刚退市的山航也扭亏了。而在此之前,这两家原本还是国航业绩的拖累。【回顾可戳:山航集团党委书记免职,国航:救山航还是深航?

通过详细研读各家上市航司的半年报和相关业绩交流会,航旅圈还发现了更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1,5家披露盈利的客运航司利润总和不及京沪高铁一家

根据京沪高体披露的半年报,上半年赚了51.36亿,而上述盈利的5家航司一共赚了不到50亿

虽说决定航司和铁路业绩的因素有很多不同,但今年以来旅客在这两种交通工具选择上出现的变化,确实也对两种出行方式的提供商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从五一小长假及后期的多个数据比较可以发现,高铁对民航旅客的分流效应越来越强,或者说更多的旅客从民航转移到了高铁,而这背后,则是今年以来民航机票价格的高企。持续较高的票价水平会抑制部分旅客的中长途旅行意愿,迫使部分旅客转移到高铁上面。

一家京沪线的主要运营航司就透露,上半年京沪线的客流量比19年降幅超过三分之一,但票价还是保持比较高,上半年比19年涨了30%左右,客座率则下降28百分点,收益品质(客座率*票价)比19年下降超过10%。7-8月和上半年的情况也差不多,票价比较高,客座率比较低。可见,京沪航线的高票价,让不少旅客(甚至是对价格敏感的商务客),转向选择了高铁出行。

2,国内票价确实高,航司达成定价共识

今年以来,不少旅客的体感就是,航班量恢复了,票价怎么还这么高!从中航协公布的一季度数据也可见一斑:在旅客需求尚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情况下,我国机票平均价格比2019年同期已经高出13.6%

一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仅1.3%,但其中飞机票的价格同比上涨30.6%,远远高于其他消费品的价格涨幅,是价格涨幅最高的项目之一,而今年五一期间的机票价格更是比2019年高30%以上。

进入二季度,大多数航司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定价策略,这从各家上市航司半年报中披露的客公里收益数据也得到了印证。

客公里收益反映的是票价水平,上半年三大航的这一数据均有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其中南航的国内航线客公里收益同比增加12.5%,东航同比增加14.79%,国航同比增加11.48%。

即使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上半年的票价水平也依然是更高,比如春秋上半年国内航线的客公里收益就较2019年同期增长10.1%。

如今,维持较稳定的高定价策略,似乎已经成为国内航司的共识。在今日的多场业绩交流会上,不少航司都认为目前的高价是可以延续的,行业在价格上恶性竞争的情况不太会发生。

3,国际票价回落,但还是比疫情前高

不少航司也在半年报里披露了国际航线的客公里收益数据,可以看出普遍比去年有所回落。

比如国航的国际航线客公里收益就比去年同期减少62.04%南航比去年减少70.8%东航比去年减少67.26%,春秋比去年减少86.66%

不过相比2019年同期,春秋的国际航线客公里收益还是增长了35.1%。南航也在今日的业绩会上透露,国际航线在上半年虽然收益下降,但也还是远高于历史同期

国际航线仍能保持高收益,与目前国际航线恢复缓慢不无关系,而国际客公里收益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也同样是因为今年国际航线的恢复。随着下半年国际航线的进一步恢复,高价航线的票价也会进一步下降,但运力转向国际后,也会缓解国内市场的供给压力,届时国内航线的票价水平会不会进一步提高呢?

4,汇兑影响业绩,并非无法应对

既然国内外航线的票价水平都比疫情前还要高,为什么没能扭亏的航司还是占大多数呢?这就不得不提因为人民币贬值而带来的汇兑损失。

今年上半年,大部分航司都是汇兑损失,有的刨除汇兑损失后,主业是可以盈利的。比如海航控股上半年的净利润-16.09亿,如果刨除汇兑损失26.25亿,相当于盈利10亿

不过,汇兑损失也不能作为业绩亏损理所当然的借口,因为还是有航司在上半年汇兑收益为正,那就是春秋航空:公司2023年上半年产生净汇兑收益 1,181.8 万元。

春秋也拥有较大金额的美元负债,但公司一直在努力降低外汇风险,通过持有足够量级以货币资金为主的美元金融资产,以及签署远期外汇合约等方式来达到控制外汇风险的目的。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或贬值1%,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公司将增加或减少净利润约人民币35.0万元,实现汇率对利润表影响中性的管理目标。

5,危险的资产负债率,又到资不抵债的边缘

疫情期间,曾有多家航司陷入资不抵债,而到今年上半年,四大航中有三家也到了接近资不抵债的边缘:

海航资产负债率99.91%,比22年上升0.24个百分点
东航资产负债率91.89%,比22年上升2.42 个百分点
国航资产负债率90.44%,比22年下降2.25个百分点
南航资产负债率82.74%,比22年上升4.97个百分点
华夏资产负债率82.09%,比22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吉祥资产负债率80.78%,比22年上升0.17个百分点
春秋资产负债率67.22%,比22年下降1.35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高企,与疫情三年的持续影响不无关系,相比之下,几家民营航司的负债率相对还算更安全。预计四大航还是会继续通过增发等融资方式来降低资产负债率。比如南航的定增在8月初就通过股东会,后续取决于监管机构的批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