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香港人文社會钻研院歷年主講,湖南僅吉首大學楊庭碩传授一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7 16: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2004年11月......衛所屯軍和少數民......2004年10月......2004年9月2......2004年9月1......2004年7月4......2004年4月4......2004年3月1......2004年1月7......2003年12月......考古學文化演變的......考古學文化傳播的......民族學與考古學故......2003年8月2......2003年8月2......2003年8月2......2003年8月2......2003年8月2......2003年8月2......2003年8月2......2003年8月2......2003年5月3......2003年3月2......2003年3月7......2003年2月1......2002年12月......變動中的中國歷史......2002年11月......2002年9月5......2002年6月1......中國歷史研究在美......沒有湯恩比的歷史......2002年5月6......



2004年11月21-22日從《百苗圖》看貴州民族史的研讨
    從支系名稱流變看苗族文化的發展
    衛所屯軍和少數民族關係吉首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讨所楊庭碩教授
    2004年10月8日17至20世紀華南大視野 :全球化﹑區域化﹑中央化京都大學東南亞研讨所濱下武志教授
    2004年9月22日跨國社會場域 ﹑制度性網絡與家國的想像:以新加坡 (1945-2004) 為例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劉宏教授
    2004年9月17日文化與歷史 :對於“歷史人類學”之我見中研院民族學研讨所所長黃應貴教授
    2004年7月4日台灣客家研讨之近況台灣中心大學客家學院院長張維安教授
    2004年4月4日明清士人的生活生计經營與雅俗之辯證台灣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王鴻泰教授
    2004年3月12日江南三角洲的聚落與祭祀 :文獻考證與實地調查大阪大學文學院濱島敦俊教授
    2004年1月7日關於歷史研讨的“歷史性"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讨所孫歌教授
    2003年12月1-6日關於中國文化来源與构成問題的討論
    考古學文化演變的一個方式—荊村文化進化的研讨
    考古學文化傳播的兩個方式—鬹 ﹑斝﹑鬲之傳遞與雙銴鬲之傳播
    民族學與考古學 故宮博物院張忠培教授
    2003年8月29日祖先拜祭與中央組織—華南華北的比較牛津大學中國學術研讨所科大衛教授
    2003年8月29日走進民間的國家典章制度—閱讀中央文獻中山大學歷史系劉志偉教授
    2003年8月29日從京族跨國聯繫與苗族的身份建構看邊界的多重意義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張兆和博士
    2003年8月29日民間宗教展現的中央與國家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廖迪生博士
    2003年8月28日區域研讨中碑刻資料的汇集與操纵廈門大學歷史系鄭振滿教授
    2003年8月28日民間傳說與區域社會史研讨—以華北為例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趙世瑜教授
    2003年8月28日區域研讨與國際視野—潮州﹑香港與東南亞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蔡志祥教授
    2003年8月28日 從中央史到區域史—潮學研讨的課題與编制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讨中心陳春聲教授
    2003年5月3日 晚世中國思惟史研讨的—些深思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朱鴻林教授
    2003年3月23日廣東民國時期的土豪—社會歷史學還是行政歷史學的問題拉籌伯大學亞洲研讨學院費約翰教授
    2003年3月7日 漢語方言與移民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舆研讨所周振鶴教授
    2003年2月18日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歷史地舆學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舆研讨所所長葛劍雄教授
    2002年12月13-14日1949—含糊的中國歷史分水嶺
    變動中的中國歷史研讨視角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讨中心柯文教授
    2002年11月23日 烈女與國家 :金門地區王玉蘭信奉與中央認同多倫多大學歷史系宋怡明教授
    2002年9月5日 儒教之鄉約與苍生的信奉—魏校"毀淫祠"研讨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讨科井上徹教授
    2002年6月12-17日 歷史學中的社會學與人類學 :論歷史學科的擴張
    中國歷史研讨在美國的从头定位 :回應後現代和後殖民的批評
    沒有湯恩比的歷史哲學魯文大學歷史系系主任王晴佳博士
    2002 年 5 月 6-7 日 人文學科和現代性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李歐梵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7 16: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歷年主講專家為:
    2010年5月14日 近代殖民帝國主義統治與傳統中國城市的轉型︰臺北城 臺灣東吳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徐泓教授
    2010年5月10日 越.日.中的素食——人類學的比較小考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大學榮休教授末成道男教授
    2010年3月26日 記得當時年紀小——再訪近世中國的性別與童年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熊秉真教授
    2009年12月2日 重思皇家藝術收藏:以北宋為例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伊沛霞教授
    2009年10月10日 高羅佩與物質文化研究 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暨歷史研究所教授陳玨教授
    2009年4月7日 日本的臺灣殖民地體制設計 臺灣成功大學文學院吳密察教授
    2009年3月12日 從歷史和比較的觀點看中國改革 星加坡國立大學杜贊奇教授
    2008年12月15日 晚明耶穌會、伊斯蘭教和異端民間宗教的相遇──以龍華民為例 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州立大學夏伯嘉教授
    2008年10月12日 「野人」、鴉片、山兵與「目瑙」──十九世紀以來中緬邊界的克欽與景頗社會變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何翠萍教授
    2008年9月18日 思想與機器:中國之谷騰堡革命與中國之現代性 Professor Christopher A. Reed, Department of History,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Columbus
    2008年9月16日 全球金融危機和東盟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學術所長黃朝翰教授
    2008年3月17-19日 中國的第一位佛教轉輪王—漢桓帝
    武則天的彌勒佛王信仰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古正美教授
    2008年2月29日 雲南大理文獻田野 調查三十年 雲南大理學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張鍚祿教授
    2007年12月28日 西方埃及學的發展 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蒲慕州教授
    2007年12月27日 回首來時路—與嶺南師生話近中國史之折變 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研究員熊秉真教授
    2007年12月4日 傳舍使用與漢帝國的日常統治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侯旭東教授
    2007年12月3日 從歷史的角度看1949年後中國的政治經濟轉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校亞洲研究所所長王國斌教授
    2007年11月4日 從亞洲觀點建構全球歷史 日本大阪大學西洋史學研究室秋田茂教授
    2007年7月23日 由考古資料探討神龍信仰 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山大學歷史系候任教授郭靜云教授
    2007年5月26日 藝術和藝術史的幾點思考 牛津大學凱瑟琳學院榮退院士蘇利文教授
    2007年4月11-13日 中國北方的婚嫁安排
    互聯網與人類學的實踐
    加洲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人類學系榮休教、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訪問學人焦大衛教授
    2007年3月27-29日 印象與真相︰清朝中英兩國覲禮之爭新探
    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

    天主.火炮.妾︰明末中歐文明的衝撞
    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一農教授
     

    2007年2月12日 醫療史與中國「現代性」問題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梁其姿教授
    2006年11月6日 風華再現︰福建社會風氣的變遷 臺灣東吳大學歷史系徐泓教授
    2006年11月3日 從社會史到新文化史—當代西方史學的文化轉向 臺灣東華大學歷史系蔣竹山博士
    2006年9月28日 外來知識分子與近代中國社會—以辜鴻銘﹑李登輝和伍連德為例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黃賢強教授
    2006年9月1日 明代廣東的漢化和禮的秩序 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井上徹教授
    2006年8月24日 清代西南“封禁”政策小考 日本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武內房司教授
    2006年5月19日 英國近代歷史上的“階級”問題 北京大學歷史系錢乘旦教授
    2006年3月24日
    2006年3月27日
    士變﹕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讀書人對革命的憧憬
    希望與失望的轉折 :五四運\動前一年
    北京大學歷史系羅志田教授
    2006年2月21日 從幾首詞例談詞的「弱德」之美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教授      

    2005年4月28日 走上軌道﹖—津浦鐵路與近代山東地方社會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柯麗莎教授
    2005年3月21日 抗戰前中國工業化的資本問題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業鍵教授
    2004年12月29日 “反思史學” 概要:文本與情境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明珂博士
    2004年12月20日
    婦女 ﹑歷史與中國
    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高彥明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7 16: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歷年主講專家為:
    2010年5月14日 近代殖民帝國主義統治與傳統中國城市的轉型︰臺北城 臺灣東吳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徐泓教授
    2010年5月10日 越.日.中的素食——人類學的比較小考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大學榮休教授末成道男教授
    2010年3月26日 記得當時年紀小——再訪近世中國的性別與童年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熊秉真教授
    2009年12月2日 重思皇家藝術收藏:以北宋為例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伊沛霞教授
    2009年10月10日 高羅佩與物質文化研究 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暨歷史研究所教授陳玨教授
    2009年4月7日 日本的臺灣殖民地體制設計 臺灣成功大學文學院吳密察教授
    2009年3月12日 從歷史和比較的觀點看中國改革 星加坡國立大學杜贊奇教授
    2008年12月15日 晚明耶穌會、伊斯蘭教和異端民間宗教的相遇──以龍華民為例 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州立大學夏伯嘉教授
    2008年10月12日 「野人」、鴉片、山兵與「目瑙」──十九世紀以來中緬邊界的克欽與景頗社會變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何翠萍教授
    2008年9月18日 思想與機器:中國之谷騰堡革命與中國之現代性 Professor Christopher A. Reed, Department of History,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Columbus
    2008年9月16日 全球金融危機和東盟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學術所長黃朝翰教授
    2008年3月17-19日 中國的第一位佛教轉輪王—漢桓帝
    武則天的彌勒佛王信仰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古正美教授
    2008年2月29日 雲南大理文獻田野 調查三十年 雲南大理學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張鍚祿教授
    2007年12月28日 西方埃及學的發展 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蒲慕州教授
    2007年12月27日 回首來時路—與嶺南師生話近中國史之折變 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研究員熊秉真教授
    2007年12月4日 傳舍使用與漢帝國的日常統治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侯旭東教授
    2007年12月3日 從歷史的角度看1949年後中國的政治經濟轉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校亞洲研究所所長王國斌教授
    2007年11月4日 從亞洲觀點建構全球歷史 日本大阪大學西洋史學研究室秋田茂教授
    2007年7月23日 由考古資料探討神龍信仰 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山大學歷史系候任教授郭靜云教授
    2007年5月26日 藝術和藝術史的幾點思考 牛津大學凱瑟琳學院榮退院士蘇利文教授
    2007年4月11-13日 中國北方的婚嫁安排
    互聯網與人類學的實踐
    加洲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人類學系榮休教、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訪問學人焦大衛教授
    2007年3月27-29日 印象與真相︰清朝中英兩國覲禮之爭新探
    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

    天主.火炮.妾︰明末中歐文明的衝撞
    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一農教授
     

    2007年2月12日 醫療史與中國「現代性」問題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梁其姿教授
    2006年11月6日 風華再現︰福建社會風氣的變遷 臺灣東吳大學歷史系徐泓教授
    2006年11月3日 從社會史到新文化史—當代西方史學的文化轉向 臺灣東華大學歷史系蔣竹山博士
    2006年9月28日 外來知識分子與近代中國社會—以辜鴻銘﹑李登輝和伍連德為例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黃賢強教授
    2006年9月1日 明代廣東的漢化和禮的秩序 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井上徹教授
    2006年8月24日 清代西南“封禁”政策小考 日本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武內房司教授
    2006年5月19日 英國近代歷史上的“階級”問題 北京大學歷史系錢乘旦教授
    2006年3月24日
    2006年3月27日
    士變﹕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讀書人對革命的憧憬
    希望與失望的轉折 :五四運\動前一年
    北京大學歷史系羅志田教授
    2006年2月21日 從幾首詞例談詞的「弱德」之美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教授      

    2005年4月28日 走上軌道﹖—津浦鐵路與近代山東地方社會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柯麗莎教授
    2005年3月21日 抗戰前中國工業化的資本問題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業鍵教授
    2004年12月29日 “反思史學” 概要:文本與情境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明珂博士
    2004年12月20日
    婦女 ﹑歷史與中國
    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高彥明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7 16: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值得驕傲么?到底有多高水準?
    為何爭取博士點建設單位的時候失敗了?想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7 16: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歷年受邀專家分別為:

    2010年5月14日 近代殖民帝國主義統治與傳統中國城市的轉型︰臺北城 臺灣東吳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徐泓教授
    2010年5月10日 越.日.中的素食——人類學的比較小考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大學榮休教授末成道男教授
    2010年3月26日 記得當時年紀小——再訪近世中國的性別與童年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熊秉真教授
    2009年12月2日 重思皇家藝術收藏:以北宋為例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伊沛霞教授
    2009年10月10日 高羅佩與物質文化研究 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暨歷史研究所教授陳玨教授
    2009年4月7日 日本的臺灣殖民地體制設計 臺灣成功大學文學院吳密察教授
    2009年3月12日 從歷史和比較的觀點看中國改革 星加坡國立大學杜贊奇教授
    2008年12月15日 晚明耶穌會、伊斯蘭教和異端民間宗教的相遇──以龍華民為例 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州立大學夏伯嘉教授
    2008年10月12日 「野人」、鴉片、山兵與「目瑙」──十九世紀以來中緬邊界的克欽與景頗社會變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何翠萍教授
    2008年9月18日 思想與機器:中國之谷騰堡革命與中國之現代性 Professor Christopher A. Reed, Department of History,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Columbus
    2008年9月16日 全球金融危機和東盟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學術所長黃朝翰教授
    2008年3月17-19日 中國的第一位佛教轉輪王—漢桓帝
    武則天的彌勒佛王信仰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古正美教授
    2008年2月29日 雲南大理文獻田野 調查三十年 雲南大理學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張鍚祿教授
    2007年12月28日 西方埃及學的發展 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蒲慕州教授
    2007年12月27日 回首來時路—與嶺南師生話近中國史之折變 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研究員熊秉真教授
    2007年12月4日 傳舍使用與漢帝國的日常統治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侯旭東教授
    2007年12月3日 從歷史的角度看1949年後中國的政治經濟轉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校亞洲研究所所長王國斌教授
    2007年11月4日 從亞洲觀點建構全球歷史 日本大阪大學西洋史學研究室秋田茂教授
    2007年7月23日 由考古資料探討神龍信仰 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山大學歷史系候任教授郭靜云教授
    2007年5月26日 藝術和藝術史的幾點思考 牛津大學凱瑟琳學院榮退院士蘇利文教授
    2007年4月11-13日 中國北方的婚嫁安排
    互聯網與人類學的實踐
    加洲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人類學系榮休教、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訪問學人焦大衛教授
    2007年3月27-29日 印象與真相︰清朝中英兩國覲禮之爭新探
    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

    天主.火炮.妾︰明末中歐文明的衝撞
    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一農教授
     

    2007年2月12日 醫療史與中國「現代性」問題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梁其姿教授
    2006年11月6日 風華再現︰福建社會風氣的變遷 臺灣東吳大學歷史系徐泓教授
    2006年11月3日 從社會史到新文化史—當代西方史學的文化轉向 臺灣東華大學歷史系蔣竹山博士
    2006年9月28日 外來知識分子與近代中國社會—以辜鴻銘﹑李登輝和伍連德為例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黃賢強教授
    2006年9月1日 明代廣東的漢化和禮的秩序 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井上徹教授
    2006年8月24日 清代西南“封禁”政策小考 日本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武內房司教授
    2006年5月19日 英國近代歷史上的“階級”問題 北京大學歷史系錢乘旦教授
    2006年3月24日
    2006年3月27日
    士變﹕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讀書人對革命的憧憬
    希望與失望的轉折 :五四運\動前一年
    北京大學歷史系羅志田教授
    2006年2月21日 從幾首詞例談詞的「弱德」之美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教授      

    2005年4月28日 走上軌道﹖—津浦鐵路與近代山東地方社會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柯麗莎教授
    2005年3月21日 抗戰前中國工業化的資本問題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業鍵教授
    2004年12月29日 “反思史學” 概要:文本與情境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明珂博士
    2004年12月20日
    婦女 ﹑歷史與中國
    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高彥明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7 16: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些東西真沒用  來點實際的吧。
    檔次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7 16: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國內的學術研究都已經成了自己圈內的游戲,博士點碩士點都已經成了勢力的劃分,有能力也讓別人請你到國際講臺去試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7 16: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很國際么?代表很高的國際水平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