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高照江山丽 正是春光烂漫时 麻城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凤凰湖) 迎来了最可爱的季节
暖阳洒下道道金光 水面波光粼粼,一望无际 新建成的浮桥横在水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在桥上,看碧波浩渺 习习微风迎面而来,忍不住张开双臂 将这眼前春景拥个满怀
浮桥河位于麻城市西北部,距市区9公里,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麻城市城镇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浮桥河水库卫星地貌图像酷似一只翩然起舞的凤凰,故有“凤凰湖”之美誉,水库水质常年达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水域面积3万多亩,水库自产的鲢鳙鳜鲤鲌等鱼产品通过农业部有机认证。
湿地公园内具有独特的水域景观、滨湖景观、生态景观和天象景观。公园内沟谷连绵、峰峦叠嶂、万木葱茏、烟波浩淼,有大小河汊40余条,大小岛屿70余座,自然风光旖旎,四季景色如画,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浮桥河历史底蕴厚重,境内有乌江渡、光黄古道、西阳古郡、大安寺、卧牛石等历史遗迹。
近年来,浮桥河将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依托浮桥河秀美的山水资源,新建了水利文化小镇、水上浮桥、浒山岛特色岛屿、房车营地、凤凰湖健身步道等项目,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吸引力持续增强。浮桥河将按照国家4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旅游开发,力争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秀丽的自然风光,怡人的气候条件,独特的人文景观,宝贵的湿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湿地公园凸显极高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凤凰湖”正成为新时代人们心驰神往的现代图腾!湿地,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春天百花盛开,夏天浓绿满眼,秋天芦花飞雪,冬天疏影横斜,湿地成为人们的诗意栖息地。 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
时下,万物复苏,各种花卉竞相绽放,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美不胜收,在城市中或周边有这么一方宝地,有水有树有花有草还有动物,人们可以在湿地尽情拥抱大自然。
严格保护方可游 为什么湿地会受到游客的青睐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室主任钟林生认为,湿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主要是其水陆交错的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在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中青旅联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葛磊看来,湿地旅游的升温,一方面是人们在重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包括此次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更加愿意选择亲近大自然的旅游方式;另一方面,湿地在与人类聚居地融合的过程中,它的可进入性、体验性和趣味性,也得到了提升。换句话说,作为生态系统的湿地,也越来越具有旅游的基本功能。
近年来,中国多地依托湿地资源发展旅游业,湿地旅游已成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是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形式。目前,湿地旅游分为生态观光、城市休闲、科普教育和复合发展等类型。业界已形成普遍共识: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湿地旅游必须基于良好生态,生态保护是根本,旅游吸引是升华。 钟林生说:“处理湿地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关系首先是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遵循两山理论、做好空间规划与容量调控、加强环境教育和游客管理等。”
葛磊告诉记者:“严格的保护是湿地开展旅游的前提。湿地的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脆弱性,开发湿地旅游一定要做到对湿地环境的最小干扰。要对湿地的游客承载量进行严格测算与限制,不以游客量作为衡量湿地旅游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科普研学应重视
湿地旅游前景广阔。湿地资源很宝贵,如何把湿地转化为优质的旅游产品?葛磊提出了“湿地+”的建议:以原生态的湿地资源为核心,针对精准的旅游客群,探索开发不同形式的旅游业态。首先,“湿地+研学”,发展湿地研学应该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对青少年而言,湿地是他们体验自然教育的绝佳载体。中青旅曾和黑龙江开发了“我和小鹤做朋友”的研学品牌,围绕丹顶鹤的故乡扎龙湿地,开发《湿地教育手册》,推出“湿地小达人”夏令营、“亲子湿地体验游”线路等。第二,“湿地+运动”,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湿地和运动的融合,既要探索适合在湿地开展的活动、赛事和运动体验方式,又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强慢行道、自行车道、休憩场所以及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给游客更舒适的体验。第三,“湿地+养老”,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很多具有消费能力的老年人最渴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优质的农副产品以及悠闲的生活节奏,发展养老旅游,能体现湿地生态价值的优越性。湿地的周边区域将有机会营造一个生态和生活相融合的康养空间。湿地将不只是旅游产品,更应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之一。 |